SEN|特殊學校課程指引敲定 促按學生能力加深理解國安教育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4/08/27 21:32

最後更新: 2024/08/28 10:19

分享:

分享:

教育局今日(27日)發布《特殊學校課程指引》(2024)。(資料圖片)

教育局今日(27日)發布《特殊學校課程指引》(2024),提及特殊學校應因應學生的能力,發展校本的調適課程,協助特教生加深對國家安全教育的理解,從而鞏固他們的國民身份認同,跟去年發布的試行版內容相若。

教育局在去年9月推出試行版課程指引,並在2023/24學年期間透過問卷調查及交流會等蒐集業界意見,形容特殊學校普遍對指引反應十分正面,隨後修訂指引部分內容,包括按7月發布的《小學教育課程指引》修訂作出相應更新,增潤及優化有關12個首要培育的價值觀和態度、開設小學人文科和科學科等內容;同時亦將特殊學校課程發展的「指導原則」修訂為「主導原則」。修訂版本已於5月獲特殊教育需要委員會通過,並於6月獲課程發展議會接納。

培育國民身份認同 有助貢獻國家

有別於7月發布的小學教育課程指引,今次修訂的特殊學校課程指引未有列明「愛國主義教育內容」,但修訂版本仍舊指出,在「同一課程架構」原則下,特殊學校學生與普通學校的學生,均享有在相同課程架構的學習經歷和機會,故學校應參照中央課程文件,並因應學生的能力和需要,發展校本的調適課程,以照顧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。

其中提到特殊學校與普通學校一樣,應透過課堂內外培養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,並在面對社會和未來生活機遇的不斷轉變,更應致力培育學生應對未來的關鍵能力、價值觀和態度,包括發展具校本特色的價值觀教育課程,及培育12項種首要培育的價值觀和態度,「以助他們獨立思考、作出理性和負責任的決定和行為,並積極面對成長和生活的轉變和挑戰。」

指引形容培養學生「國民身份認同」,是學校課程一個重要使命,也是學校應有之責

隨著國家不斷發展,特殊學校應因應學生的能力,協助他們加深對國家、《憲法》、《基本法》、國家安全教育及「一國兩制」的理解,以及對中華文化的認同,從而建立並鞏固他們的國民身份認同,有助他們未來的發展,並為個人、社會和國家的福祉努力作出貢獻。

特殊學校亦須培養學生「守法」意識

讓學生明瞭生活在社會中,遵守法規是公民的基本責任,以保障社會大眾的利益。學生應透過約束個人行為、遵守法規及履行公民的權利和義務,為社會安定作出貢獻。

另外,指引提到「多感官教學」對特殊學校學生的學習幫助甚大,但教師必須有敏銳的觀察,避免學生因接受多重及過量的刺激,導致感官負荷過量,例如自閉症學生感官極為敏銳,校方需循序漸進引入各種新的感官刺激。

🎓全新TOPSchool全港中小學校搜尋器,入HKET App即睇!

下載HKET App,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,睇全方位資訊:

【全港中小學選校資訊】 【名校專區升學攻略】

【兒童健康百科】 【職場文化智慧】 【家事百科全書】